2485th:符康桥:货币与资本

2018-05-213734

 

货币与资本

 

作者:379群创客符康桥,吉林临时工作组

数字债行核心成员,十二生态服务员

播音:白含真/SoLoMo学习小站广播站

 

货币与资本,从历史和现实来看,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两个高度关联的社会现象,它们在人类社会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具有控制性,决定性作用。那它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

 

首先,货币是什么呢?货币对我们来说是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种社会事物。说熟悉是每天都在使用它,说陌生,是因为难以说清楚其本来面目。它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它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它为什么在历史上会有那么多的表现形态?这些问题困扰着每一位想了解货币真像的

 

马克思说,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认为“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西方经济学界普遍认为货币是社会交换的媒介,在不停的作交换媒介中使商品流通。而在中国少有人对货币提出独到的见解。湖北十堰市有位董丰均老师提出了一个观点“信用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信用”,指出现行货币是从商品本位货币发展来的信用本位货币,也就是货币的本质就是信用。我与董老师有过交流,虽不完全赞同他对货币原本的阐述,但我认为当今对货币现象的揭示,他是最接近真相的一位,因为货币的本质确实与信用有关。

 

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货币,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到东海之滨的贝壳,从金银到纸币到电子卡,这一系列的货币形态的演变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货币其形态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支撑着人类的一种生存发展方式一一一不论货币形态为何,都是在执行着一种不变的社会发展方式,即交换。一切的货币形态的改变,都是为了更好地执行着人们的社会化交换活动。

 

最初人们是在需求双向选择的情况下进行交换的,即张三喜欢李四的物产,李四也喜欢张三的物产,于是他们各自付出相应的物产来交换了。但后来生产力发达了,剩余劳动产品增多,在一个地方参与交换的人多了,人们就多了许多交换选择机会,于是发生了需求选择的单向性,即张三需要李四的物产,而李四却不需要张三的物产,而需要王五的物产,需求单向使交换产生了困局。

 

为了突破这一困局,人们在交换场上选择了一个被交换得频繁的物产,即公需性物产,依托其公需性覆盖,人们就能较大可能地交换到自己所需物产。比如说人们发现羊皮经常被交换,它每天都与多种商品在交换,于是人们把自己的物产先换成羊皮,再拿羊皮去交换其它的自己所需物产。于是一件伟大的社会事物产生了,即货币诞生了。而同时,人类世界也就发明了一种支持自己生存发展的行为方式,即信用交换被发明了。

 

货币产生于交换场上需求单向选择的交换困局,货币依托其公需性使人们即使在需求单向选择的情况下也能交换成功。于是货币成了各个交换者之间,交换的物产之间的媒介。即张三想跟李四交换,李四虽然不需要张三的物产,但李四却可以接受张三的货币物产,因为李四可以拿货币物产与其他人交换。从李四立场上来说,他付出了物产给张三,为张三提供了需求服务,但他可以拿着货币去向王五换取需求服务。王五也因为可以拿着货币物产去跟其他人交换自己所需的物产,因此王五不会拒绝。于是李四在付出劳动物产换取货币物产在延迟时空后交换到自己所需物产。货币在李四那儿是他向张三提供服务后再向王五索取需求服务的媒介。货币以其公需性保证李四向张三付出后再向王五索取需求服务不会落空,形成一种跨越时空的信用交换方式。即货币使AB付出,却在延迟了时空后向C索取服务成为可能。

 

这种信用交换方式因为破除了需求单向的交换困局,使人们不必考虑需求是否双向选择,只要是有货币,所有的待交换的物产即商品都可以与之交换,极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于是所有的商品都围绕着货币交换起来。

 

货币因为与所有的商品交换,那么它就决定着市场上所有商品的交换状态。货币与哪一种商品交换得多,那么该种商品就表现为交换活跃,即需求度高,反之就是交换不活跃,即需求度低。于是货币在市场上的流向与流量决定着商品交换的命运。人们根据这一现象适实地调整着社会生产交换活动,货币也就成了市场上支配人活动,支配商品流通的一种力量。

 

现在我们来讲资本。资本是什么?资本对我们中国人来说是个不好的东西,同时又是个好东西。因为传统的政治经济学教育,社会教育给我们的印象是资本太坏了,总是和剥削压迫掠夺等联系在一起。马克思说,资本从它诞生之时起,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是中国人曾经排斥资本,在经过改革开放后,却开始热烈地拥抱资本,视资本及资本家为上宾。这种冰火两重天的转变使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资本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货币最初是为了化解需求单向选择的交换困局,使人们方便,快捷地交换。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化分工的发展,人们就利用货币对商品的交换支配权,开始在分工的条件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生产、交换活动。于是,货币也就不再单纯地是支持商品流通,它现在已经上升到了社会组织形态。当货币上升到社会组织形态后,它对社会生产生活的控制性,支配性也就更强了。

 

货币支配着商品在市场上交换,支配着人们组织生产交换活动,形成社会组织形态,形成一种社会决定力量。最初货币是交换场上选择出来的,后来货币的社会组织功能产生后,货币就不再是从市场上选择,而是由社会权力创造。如秦半两汉五铢就是这样。也就是货币的材料创造决定权掌握在国家权力手里。但是中国历史上并没有把货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社会组织功能上升到国家组织形态。只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革命后,货币的社会组织形态才上升到国家组织形态。

 

因为货币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支配作用,结果是其一,人们会在生产,交换中为获取更多的货币而努力,以期获得更多的积累。其二,货币的表现材料被掌握在社会中心化权力手里,它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多少,以信贷,证券化的形式把货币供给量放大,以期利用信用预期形成积累。如以银行和证券公司为代表的信用扩张具有无限放大货币供给量的作用。当然,信用收缩和证券萎缩其结果是社会货币流动减少,其结果是商品生产流通乏力。

 

当货币在社会上由单纯地支配商品流动上升到社会组织形态,货币在社会上就由一种公需性商品或交换媒介上升到一种新的社会身份,我们把货币这种社会组织形态叫做资本。因此,资本的本质就是社会资源,资产进行社会流动的控制权,支配权,是社会资源,资产有组织地进行调配的决定力量。当然,这种决定力量是在有组织的交换竞争中来执行的,其目的就是要在交换中依据竞争优势竞争到更多的交换剩余,即所谓的市场剩余或利润。为了获得更多的市场剩余或利润,资本会加紧集中度组织化,以实现资本家的意志。

 

货币从商品买卖上来说,或从生活上来说,它就是俗称的钱或钞票。但是从社会组织形态上来说,因为它实现了社会有组织的科技创新,组织创新和扩大再生产,它已上升成了资本。如果资本是掌握在社会生产企业家手里,它属于社会资本如果掌握在政府手里,就是国家资本。社会资本掌握在企业家手里,通过社会组织,实现企业家的目标意志,主观上实现了企业的利润目标,客观上又实现了社会的商品生产和流通。而资本掌握在国家手里,由政府进行计划调配资源资产进行有组织地生产流通,实现国家意志,为人民谋福利。国家资本在中国体现得很充分,其执行者就是国营企业。当然社会资本在中国表现得也充分,中国是一个私营企业很活跃的国家,大多数社会就业都是由私营企业承担。

 

货币是个交换工具,是信用交换中的量化凭证,体现为交换媒介,当它成为社会组织形态工具后,它就成了资本。因此,货币有两种基本属性,即交换的媒介和资本。交换媒介是货币的基本形态,资本是货币的高级形态。最初的资本形态是产业资本,当然也是社会发展最基础的资本形态。有了产业生产,就会有商业流通,于是支配商品流通的货币又成了商业资本。不论是产业,还是商业,它们的组织运营都离不了货币支撑,于是有了专门提供货币供给,流通的金融资本。当然,无论是产业资本还是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它们都必须顺从公共权力意志即国家意志。当货币的流向与流量被控制在政府手里时,货币就表现为社会公共权力资本,即社会资本。

 

不论哪一种资本形态,其实都是基于资本的社会组织形态,依托一定的具体资本形态实现资本所有者的意志,或使社会有序,或使社会无序。这样,在资本的组织形态之上,其实存在着资本的控制系统和运行规则,统称为资本的意志。因此,资本是一种社会组织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从最高层面上讲,资本的组织形态表现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的意识形态表现为资本主义。

 

当然这些资本都是在现实时空之下的,在超时空的互联网时代,还有没有货币这个交换媒介呢?有没有以货币为表现形态的资本呢?如果互联网数字化生境里,已经不存在货币了,那谁在决定和控制其中的资产资源的社会化人际流动?即在虚拟世界里,谁是虚拟资本?这是我们现在要探讨的资本方向。

 

货币诞生之后,它本来就是为了化解需求单向选择的交换困局,所以它实现的是人的交换意志。在交换实践中,货币跟谁交换,交换多少,取决于人的意志,而一切以货币为表现形态的道德问题,法律的问题,其实根本就是人性的问题。因此,货币是人性的外化,体现着人际间的竞争生存关系。当货币上升到资本形态后,它给社会带来了繁荣,也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在将来的世界里,资本依托的交换竞争关系不改变也还是这样。交换竞争塑造了人性,人性决定了货币及资本的人格化,这一切都是因为时空的局限性所导致,是局限性时空之下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连续性所导致。这种信息的不对称,信息的不连续性造就了以货币为标的资本在社会组织形态中具有高度的集中性,高度的中心化。为实现中心化的社会组织的目标,资本执行着资本家的意志,形成资本控制,支配规律。因此,资本于社会,既是社会生产的组织形态,又是表现为这个中心化组织的控制,支配规律,形成资本的意识形态即资本主义。

 

资本是一种组织形态,资本是一种意识形态,当然,资本也是一种预期。因为一切的资本活动,主观上说是为实现资本家利润最大化,客观上却实现了社会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实现了社会的生产力发展,体现着资本家和社会的预期。这两个预期并不一定是同向的,也可能会相对立,这就造成了资本内在的基本矛盾,即资本家希望凭借资本力量为自己谋利,但他必须在客观上先为社会谋利。这种矛盾的统一造就了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切发展和混乱。

 

资本的预期作用,当然从属于资本的意识形态。如果它仅仅是体现在商品生产流通中,即使出现差错,也会得到调整。而如果资本的预期仅仅停留在资本的本身的供给和风控,在对资本的供给流通和收缩控制中,对资本的预期风控形成一种超于社会生产交换的另一种资本组织形态和控制规则,这就是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资本从社会意义上说是服务于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如果金融资本脱离了这两种资本形态,自成一种体系,依靠制造,贱卖,炒作预期来获取金融预期收益,这就会形成社会信用泡沫。当这种泡沫还在产业资本,商业资本所接受的范围时,它有助于社会发展但一旦脱离了这两种资本的接受度,就形成了虚空的泡沫。当其中的预期不到位或信用链断裂,则整个泡沫系统就会破裂,形成金融危机。

 

总之,货币与资本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高度关联的社会现象。资本是货币的上升,货币是资本的标的形态。它们作为社会的控制权,支配权决定着社会的发展状态,决定着人们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