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发学习第176期:瞬间超越目前很火的“共享单车”项目的构建

2017-10-122644

 

瞬间超越目前很火的“共享单车”项目的构建

 

作者:1346群秘书长赵学义,云南临时工作组(总秘)

云南典苑国艺美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2016年一二线城市的大街小巷突然冒出了很多被人们称为“小黄车”、“小蓝车”、“小桔车”等等的自行车,这些车辆停在马路两边,如果有人想使用,只要下载一个APP并充值100-300元不等的押金就可以凭密码开启,每半小时收费0.5-1元,使用完毕后随意停在马路两边锁上即可,每位使用者都可以通过APP定位搜索到附近的单车预订使用,这种单车给人们的最后1公里出行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网络上和新闻上称之为“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已成为2016年资本市场最热的互联网项目,在中国刚刚兴起市场份额就已接近200亿,关于更多资料大家可以上百度搜索到非常丰富的内容。国外共享单车市场也正在欣欣向荣的发展着,今天我们先以国内市场为主进行探讨,简要概述一下目前“共享单车”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

 

1、市场主流的“共享单车”品牌有摩拜、ofo、优拜、小鸣等十多家,目前单车数量总和不超过300万辆,均由企业自己出资生产投放,用户通过各品牌专属APP注册后使用。

 

2、随着单车投放量的增长,一二线城市逐渐被覆盖,用户出行越来越方便。但投放不均匀,高峰期数量不足的情况依旧严重,三四线城市还未能触及。

 

3、每辆单车的生产成本从400-3000元不等,一个品牌如果投放100万辆就需要4-30亿元,而整个中国市场潜在的需求为6000万辆,投资额高达240-1800亿元,没有市场资本的介入将需要一个漫长的资本累积和投入过程。(数据引用市场分析)

 

4、如单车的车辆成本按400元计算,以每辆车每天骑行4次,每次收费1元计,理论上100天即可回收成本。

 

5、运营成本高,当前面临的问题还有车辆丢失、损坏的维护成本高,私藏、乱停车现象严重,车辆高峰期潮汐现象导致分布不均匀,调度成本高等等。车辆丢损率一度超过15%,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6、目前的项目盈利可以通过计时租金、押金理财收益、大数据买卖、APP投放广告等等模式;如果成功击败竞争对手垄断整个行业后,再把这背后数以亿计的用户打造为一个新的生态入口。

 

我曾写过一篇创客说:《SoLoMo”名称的意义》,提到其实互联网的本质就存在于这个名称里,SoLoMo是三个单词缩写的组合,即“Social”(社会化)、“Local”(本地化)、“Mobile”(移动化),让我们对照一下“共享单车”是否是一个真正的互联网项目。

 

以上几个品牌在车辆覆盖的城市都能让用户在本地就近约到车辆享受服务,Local”(本地化)这个原则基本满足,只是要做到三四线城市全覆盖,让绝大多数城市用户享受到本地化租车服务,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每个品牌都开发了自己的移动端APP,让用户能够随时上网预订车辆,在“Mobile”(移动化)这个原则上也都做到了。

 

再然我们看看是否具备Social”(社会化),所有品牌的“共享单车”均由运营者自己投资生产,并未利用社会现有资源,单车的供应并不是社会化完成;车辆的运营管理、维修、调度等也是由公司进行,没有使用社会力量,因此都不具备社会化这个原则。

 

事实上,目前的所谓“共享单车”就是利用互联网工具做了一个“租车行”而已,和二十几年前那些租DVD、书籍的营生是同样的,都是传统生意,所以我在当前“共享单车”都加了引号。借用刘少丹老师价值200亿的第三句话来诠释:“互联网是新商业系统,以传统的市场需求为导向,是不能构成互联网新商业机会的切入点。互联网是对社会隐形资源的释放”。注意最后这一句,互联网是对社会隐形资源的释放,如何释放隐形资源?就是要社会化运作来完成!

 

说到这里,我们要构建真正的共享单车项目雏形已经出来了,除了同样满足Local”(本地化)服务、“Mobile”(移动化)APP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车辆由“Social”(社会化)运作完成,让社会大众把自己闲置的单车共享出来供所有人使用,把这些隐藏的单车价值释放出来,这才是真正的共享单车。另外社会化还有更巨大的效应,是“网络租车行”无法比拟的,即使后者获得了足够的资本加持。

 

所以,让社会大众把闲置的车辆拿出来是第一步。为什么用户愿意提供自己的车辆出来呢?只要把提供骑行服务的大部分收入给车辆的主人即可,闲置的车辆就可以用来为主人赚钱;其次车辆被使用的次数越高,车主的信用值和数字资产就越高,我们可以设计其享有相应的智能资产(共享单车项目)股权分红收益,这个收益将远远超过单车的价值。一旦大家把单车都拿出来共享,是不是很快就有5000万以上的单车?而且直接覆盖一二三四线城市,何须投入200-1800亿再花三五年时间才能完成?何况绝大部分品牌必然会在竞争中半路出局,风险何其之大,可以说摩拜、ofo等等正在为我们培养用户习惯!

 

我们暂时给项目命名为“人人单车”,在APP中设置好规则,任何人都可以把自己的单车登记到“人人单车”,缴纳180GPS电子锁押金后到指定的单车维护点安装电子锁、给坐垫套上抢眼的标志性的座套、挂上二维码标识牌,然后停放在路边就可以了,每天都能在APP上看到单车的位置和收益。由于回收成本较快,不排除有些人会购买几辆新车加入“人人单车”赚取收益。

 

用户也只要下载APP并缴纳100元押金,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APP找到附近的“人人单车”骑行,半小时付费0.5元,用户每天可以和朋友进行骑行公里数比赛排名,公里数还可以兑换“碳积分”,用于兑换现金、信用值和数字资产等等,在这个项目中,可以做到免费骑车,甚至骑车还能赚钱!用户可以在APP中相互订阅、分享、发布个人秀等,到达一定信用级别后成为“单车达人”,变成项目中的极客,并能发起兴趣小组,小组成为将来相应“长尾项目”的种子成员。

 

那么“人人单车”是否也会遇到开篇列出的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但对前者来说是难题,而对于真正的互联网项目来说都能迎刃而解。

 

如车辆遇到故障,骑行的用户通过APP上报故障点,车主收到报修信息后发出一个请求维修任务,故障单车附近的注册维修点在APP上接单并按地图上的位置找到车辆,查看故障并确认后进行维修保养,然后在APP上交付任务,上报故障的用户得到一定的信用值和数字资产,维修点获得现金或数字资产报酬,而车主付出现金或数字资产。整个环节中,车主、用户、维修点都是在APP上自主加入“人人单车”的不同角色,但相互之间完成了一个协同,三方都收获了价值,这个过程无需项目运营人员参与,是自洽完成的,这就是互联网思维的奥妙之处。

 

车辆丢失和私藏的问题根源在于共享单车太少,目前只满足了十分之一的市场需求,当随时都有可以使用的单车时,除了骑行爱好者,大部分人都不会再买单车了,因为买了单车还需要占用停放空间或付停车保管费;骑自己的单车出门后不能随意更换交通工具,而使用共享单车的话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岂不更放心省事?因此私藏和购买二手车都没有了理由,“人人单车”社会化完成车辆资源,不要单车的所有权,只要车辆的使用权,可以迅速达到市场需求量,从而把私藏和盗窃的根源清除。

 

另外一种盗窃可能是为了多注册几辆车用来赚取利益,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也是有的,目前很多解决方案会从单车防盗入手,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使单车不易丢失,或者容易找回;但互联网思维却是使用机制创新来解决,比如用手机和身份证号码绑定只能注册一辆单车,如果想加入新的单车就必须把之前的注销,当车主的信用值达到一定等级时,才可以开放注册第二、第三辆……

 

有人或许会问,私人单车新旧不同,款式不一,跟现在的市面上的“共享单车”比起来是不是缺乏吸引力?恰恰相反,现有单车都是新车是比较好看,但千篇一律就几个款式,新车也会逐渐变旧,没有变化没有个性,骑行的舒适度也一般甚至较差,时间长了会产生审美疲劳;私人单车可以是个性化、款式丰富、可以变速、舒适度较好,车主可以在APP上发布装扮单车的任务,让APP上有创意的设计师设计单车的图案色彩,只有个性化才能得到更多用户的青睐,并在使用后给予好评,这个好评率既可以让单车增加被使用的次数,还可以获得信用值等。

 

只有车主最会关心自己车辆的情况,用户舒适度评价、异常机动轨迹、故障等等都跟自己的收益有关,会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并采取措施。如果发现车辆长时间无移动轨迹,便可发布请求任务,车辆附近的人在APP上接单前去查看是否被私藏或者故障;如果接单率很低,那么车主会自己想办法改善车辆舒适性和美观性。

 

以上几个解决方案都是运用了Social”(社会化)原则,可见极其重要!深刻理解后可以千变万化的使用,以上只是例举一二,这也是互联网项目的三大基因之一。

 

互联网项目基因之二是增信赋能,就是通过制定机制、规则,如车主注册规则、用户给单车评分、车主给服务点评分等等,让所有加入项目的车主、用户、服务点在项目规则内彼此增加信用,也为项目增加信用;彼此赋予更适于出行的服务能力,最终为“人人单车”项目赋能;反过来项目也得以为所有参与者增信赋能。

 

互联网项目基因之三是价格与价值分离,这也是互联网项目的核心基因,我在20167月发表的创客说《深度解析价格与价值到底怎样分离》一文中有较为深入的探讨,在这里只简要的做个概述:这里的价值指“抽象价值”,与人的意识相关,取决于人的价值观,是社会的、无限的,抽象价值形成的是虚拟资本;价格的主体是“物”,而价值的主体是“人”,在互联网项目中围绕“物”的价格可以无限小,但围绕“人”的价值可以无限大,因此可以实现分离,从而形成虚拟资产,这是产业互联网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前文提到可以做到免费骑单车,甚至骑单车还赚钱,奥秘就在于价格与价值的分离,这只是一个先免费还是后返还的问题。即项目形成智能资产,智能资产将单车、人、服务点数字化后形成自洽式配置,产生的虚拟价值越来越大,所有参与者根据在项目中的信用值和数字资产获得相应的智能资产股权,从而共享项目收益,形成一个共生系统。

 

虚拟价值来源于“长尾效应”,即由头部数以亿计的单车用户骑行产生资金流、数据流汇聚一池,再通过数据挖掘“分流”精准配置到长尾项目中,如根据用户的兴趣产生体育、健康、娱乐、旅行、社区、保险……等等,长尾项目收益的总和将远远大于头部“人人单车”项目的收益,因此也可以保障头部项目用户免费骑车和骑车赚钱。

 

当长尾项目出现时,“人人单车”就从一个应用型项目生长成为一个平台型项目,它还有可能再生长成生态型项目,这是互联网项目的生长规律。

 

如果有资本提前进入项目,那超越当前“共享单车”市场的总和将会变的更快,把生产车辆的资本拿来补贴给骑车的用户,免费骑车将瞬间占领市场,也许只要三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如果没有资本进入也没关系,该项目的设计本身就具备快速覆盖市场的能力,当然我们还会打造背后的系统,用系统来支撑项目,SoLoMo矩阵系统正在做这样的事情。

 

以上是我对共享单车的项目部分设计思路,文中尽量用浅显的文字叙述,但后期涉及到一些专业的词汇,限于篇幅无法一一展开论述,还请见谅;关于共单车的项目还有更高层次解决方案,希望跟有意深入交流、持不同见解或交换思路的蜜蜜们深度沟通,谢谢。